司马昭在哥哥司马师病重去世后总揽大权,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做皇帝,曹髦说“司马昭的心思,路人都知道”,就是说司马昭想篡位做皇帝的野心太明显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叡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魏国臣子司马昭。当时他想要效仿曹丕的做法,让曹髦禅位给自己的想法,已经被天下人知道。司马家经过司马懿和司马师的经营后,已经权倾朝野,成为了魏国权力更大的家族。
成语典故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某人的心思、企图已经显然、被人公开地知道了。故事发生在魏国时期,当时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掌握实际的大权,但他一心想要篡夺魏帝的皇位。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司马昭这种撺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来了。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释义: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出处:《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汉晋春秋》载,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多用于形容政治方面的阴谋和野心,是指阴谋、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语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定语,或独立成句。含贬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语,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指某个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意图被其他人所洞悉或者猜测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的话语行为没有表露出其真实想法,但内心所想却被别人一目了然。这句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心难测的道理。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 比喻 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