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有报道称“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随即引发业内相关猜疑与讨论。伊利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总裁回应,伊利目前已经报案,将对谣言进行处理。
3年,郑俊怀被调到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当时这还是个日产量仅10吨的小型乳品企业。郑俊怀在这里开始了他和的故事。
郑俊怀一眼就看出,牛根生是个一呼百应的人。 郑俊怀没有看错他。奶厂筹建冷库,就在接近完工时,突然意外失火。望着被大火无情吞噬的冷库,郑俊怀心痛至极,一头冲进火海里欲同归于尽。
年,郑俊怀还是公司总裁,牛根生是副总裁,潘刚是总裁助理。 三位很有实力的商界大佬,在这一年的境遇,开始出现分叉。 郑俊怀铁腕依旧,在总裁之位外,兼任董事长。 牛根生因跟郑俊怀不和,负气出走,创办蒙牛,成为日后伊利的头号大敌。
蒙牛公司的老板叫牛根生,以前是伊利公司的副总,后来“下海”出来单干了,与伊利公司现在为行业竞争关系。
意识到自己与董事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牛根生决定辞职,前两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直至第三次,郑俊怀答应了。一山不能容二虎,就这样败走伊利,牛根生感到万念俱灰。
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从此选择了创业的历程,同年8月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仅仅有900万元,通过整合内8家蒙濒临破产的奶企,成功盘活8亿元资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730万元。
1、3年1月郑俊怀被调到了呼和浩特市回民食品加工厂,这家工厂是伊利的前身,当时处于连年的亏损,郑俊怀采取了生产车间承包制,当时牛根生所承包的生产车间是业绩*的,牛根生也非常受到郑俊怀的器重。
2、当时经历这一事件的人们至今仍能记起郑俊怀当时的那股子劲,他放弃了在行政单位的副处级待遇背水一战:“如果市里不同意股份制改组,我就自谋职业。”郑俊怀的确是破釜沉舟了。
3、牛根生因跟郑俊怀不和,负气出走,创办蒙牛,成为日后伊利的头号大敌。 他走时,想把潘刚也带走,力邀其双飞单干,但被拒绝。
4、郑俊怀重出江湖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受到了西北、西南、东部沿海等地十余家乳企的密切关注,而希望与其合作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5、年是多事之年,其*的竞争对手“蒙牛乳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一次募集14亿港元,双方强弱易位;接着闹出“独董”事件;在这一系列风波之后,郑俊怀涉嫌挪用巨额公款进行MBO的丑闻渐渐浮出水面。
6、第三点是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蒙牛股价暴跌让蒙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牛根生当年的万言书更是暴露巨大的资金窟窿与危机。最终导致了蒙牛被中粮集团全面接管,牛根生黯然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