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大文豪是苏轼。成语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苏轼这位大文豪。1057年,苏轼从四川赴京城赶考,首先是会试,会试的主要考官就是著名文坛领袖欧阳修。
1、“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苏轼的文章高人一筹。“出人头地”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自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2、“出人头地”指的是苏轼。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出人头地”。
3、成语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苏轼这位大文豪。1057年,苏轼从四川赴京城赶考,首先是会试,会试的主要考官就是著名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提倡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明道而致,反对浮华浮华的文风”。
4、这里面指的就是苏轼。其实就是当时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欧阳修看中了他的文章,但是却不认识这个人,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为了避嫌,结果只评了第二名。
5、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1、“出人头地”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2、“出人头地”最早是称赞苏轼的。说到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经过努力,最终德才出众,名声为众人所知,多用来指人的前途或成就。
3、“出人头地”指的是苏轼。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出人头地”。
1、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大文豪是苏轼。成语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苏轼这位大文豪。1057年,苏轼从四川赴京城赶考,首先是会试,会试的主要考官就是著名文坛领袖欧阳修。
2、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宋朝时期著名诗人苏轼。出人头地最早出自宋朝欧阳修的是《与梅圣俞书》:“读试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出路也。
3、“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苏轼的文章高人一筹。“出人头地”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自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4、出人头地指的是苏轼。对于苏轼的才华,欧阳修是极为称赞,他在著名的《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的由来。 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苏轼。
5、“出人头地”指的是苏轼。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出人头地”。
6、出人头地意思是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的近义词: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