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里讲宇宙、神和人之间关联着一套录人罪过、降祸福于人的系统,对缺德之人扣功德、扣完就降灾现世报,严重时直接扣减当世的寿命。从这里也可以知道《道德经》里的德就是指“功德”。
德经·第五十八章 作者:李耳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关于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回答如下:原文: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直而不肆即率直而不放肆。光而不耀即为光亮而不刺眼。主张行为者要与社会整体以及他人达成利益的和谐耦合来求得自身利益的实现,是一种特立独行而又贴合社会规则的处世之道。
释义 方而不割 为人方正,但却没有锐利的棱角, 去割伤他人。别人有小过小错, 我们也不要去用言语割伤他的心灵。廉而不刿 为人清正廉洁,可是处事方面又很厚道,不会疾恶太严,苛刻太甚。
这句话意思为:(有道的圣人)方正但是不伤人,锐利而不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语出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意思是: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译文:方而不割即方正而不孤傲,喻指道者虽有所合于规矩,但并不与对立者断然划界,不相往来。廉而不刿即突棱而不伤人,说明道者虽能耐高强却为而不争,善于与人达成利益。
老子》第五十八章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句话的意思是直率却不放肆,光亮却不刺眼。【出处】这句话的出处是《道德经》第58章。【原文节选】“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