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出自唐代:杜甫《春望》原文及翻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1、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著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2、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司马光的《续诗话》评这一联诗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4、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5、赏析:诗人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写的。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