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仲景经验:用于祛风湿量重,如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附子汤用4两;用于化痰去饮者量轻,如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用2两。汤剂量大,散剂量轻,如五苓散用18铢。
麻黄汤乃张仲景《伤寒论》经方之一,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其病机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因此,原有麻黄汤的发汗作用减弱,而增加了利湿除痹的作用。六经辩证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汤证的病机是风寒束表,肺气不宣.卫强营弱是桂枝汤证的病机。
附注 厚朴石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古籍中的厚朴麻黄汤 《医宗金鉴》:[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以去烦躁,兼能解肌出汗也。@@@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附注 紫菀散(《普济方》卷三八七)、麻黄射干汤(《不居集》上集卷十五)。本方改为丸剂,名“射干麻黄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麻黄汤的组成及: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平时要是肺气开腠理,散风寒。平时麻黄汤要是常用来和桂枝一起用,就会提高发汗解表力量。都是有一定的效果的。麻黄汤可以用在风寒外束,以及肺气壅遏所引起的喘咳等现象。麻黄汤能够有效地开宣肺气,以及散风寒,平喘。
1、上五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被取微汗。
2、麻黄加术汤的用法用量 上五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被取微汗。
3、就是把散剂稍微煮一开,就可以立刻连药渣带汤一起喝掉,效果也很不错。经方就是这样,一个大量效果好,一个微量效果也好,只要你对证。
4、请教过师父, 师父一句点透:表症才有身体疼痛之证,邪气入里不会有疼痛。 疏方,麻黄加术汤原方,傍晚熬好药喝了一碗,睡前就可以走路,疼痛大减,可以说是覆杯而愈,不由的大赞中药之奇,师父妙手。
5、麻黄加术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五味中药组成 ,具有发汗解表,健脾除湿,散寒通痹的效果。
1、麻黄加术汤方: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
2、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原方加白术四两(9g)。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夹湿痹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炙甘草。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
3、麻黄加术汤的别名 麻黄白术汤、麻黄白术散 3 组成 麻黄3两(去节),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杏仁70个(去皮尖),白术4两。4 功效 发汗。
4、麻黄加术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五味中药组成 ,具有发汗解表,健脾除湿,散寒通痹的效果。
5、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麻黄(9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6g),白术(12g)。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6、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原方加白术12g,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等。(即风寒表实证挟湿)注意!本方中的白术可以用苍术代替。
因此,原有麻黄汤的发汗作用减弱,而增加了利湿除痹的作用。六经辩证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故用麻黄汤发汗,去在表之寒邪,加白术一味,既可随麻黄桂枝走表祛湿,又可以补中除内湿。在表寒湿邪气一去,营卫得通,疼痛自愈。此方辩证要点在于邪在表,无汗。故,脉浮紧,舌苔白而厚(白则为寒,厚为有湿)。
麻黄加术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五味中药组成 ,具有发汗解表,健脾除湿,散寒通痹的效果。
功效 发汗。5 主治 风寒夹湿,留着肌表,身体烦疼。6 麻黄加术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9升,先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半,去滓,温服8合。覆取微似汗。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方解】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要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