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1、《虞美人·寄公度》译文 夏天已过,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暮色中秋风吹起碧波。比翼的双燕各奔东西,贴著高寒的云天,远远飞去。我独倚在小楼东边的栏杆。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更好。
2、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
3、虞美人·寄公度翻译:芙蓉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
4、这首《虞美人》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上片写景,借萧瑟秋色、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
这首《虞美人》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上片写景,借萧瑟秋色、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
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其一出自:舒亶[北宋词人]《虞美人寄公度》。原文: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释义: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虞美人寄公度翻译如下:虞美人·寄公度 宋 ·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 。 日暮沧波起 。 背飞双燕贴云寒 。 独向小楼东畔 、 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 雪满长安道 。 故人早晚上高台 。 赠我江南春色 、 一枝梅 。
《虞美人·听雨》作者:宋代蒋捷 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宋)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
2、虞美人·寄公度 [作者] 舒亶 [朝代] 宋代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3、“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4、芙蓉①落尽天涵②水,日暮沧波起③。背飞双燕④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⑤看。作品译文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5、《虞美人寄公度》是北宋词人舒亶所作 原词: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这首《虞美人》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上片写景,借萧瑟秋色、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唐代多有赠答之作,王维《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商隐《夜雨寄北》等诗,或劝勉友人,或自抒怀抱,种种感情寄寓其中,情真意切,传唱不衰。
虞美人·寄公度,体裁宋词,作者舒亶。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
虞美人寄公度是一首寄给谁的词作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寄公度 宋 ·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 。 日暮沧波起 。 背飞双燕贴云寒 。 独向小楼东畔 、 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 雪满长安道 。 故人早晚上高台 。 赠我江南春色 、 一枝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