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叶子叶片为薄革质,形状为椭圆形或者卵形,一般长6-12cm,宽1-4cm。叶片*呈尖形,颜色一般为绿色。叶柄长5-15cm,旁边有细细的卷须2条。
1、首先说到土,我认为中药的土味是甜的,淡的,平地,回到肝和胃里。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治疗所需的药物,可以治疗混浊下、湿疹、痱子等。泥土可以进入月租制内服,也可以外用,但肝肾阴虚的人要慎重使用。
2、土茯苓为植物,茯苓为真菌,从生物分类上就有不同。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属于统称,包含不限于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丁、茯苓片、茯苓粉、茯神等。
3、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常用量15--60克。
4、茯苓:味淡。土茯苓:味偏苦。:功效 茯苓:渗溼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5、我们来看看土茯苓和茯苓的不同点吧。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肝肾阴亏者慎服 《本草纲目》认为土茯苓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
6、茯苓和土茯苓的功效和临床应用都不同。茯苓既可以祛邪,又可以扶正,放在益气健脾的药中,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它是一种利水渗湿的药物。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
土茯苓会在每年7~8月开花,到了9~10月便会结果,它的花朵很小,大多呈白色,它的果实呈球形,成熟后为紫黑色。通常能作为药材入药的是土茯苓的干燥根茎处,入药时需要将它的根茎且成薄片,之后需要晾干。
前者形状是圆形的或者长圆形的,呈现圆球状,外表上像甘薯一样,外表是黄棕色,切开之后可以看到里面的物质是白色的,类似于豆腐的颜色。土茯苓虽然长相上与前者略微相似,外表颜色呈黄褐色,切开之后里面物质显示为淡黄色。
土茯苓,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制作方法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
土茯苓饮片 11 炮制 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
1、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饮片:白茯苓:为不规则的片块,长1-2cm;表面白色至类白色,略粗糙或平坦。质坚硬。气微,味淡。赤茯苓:形同白茯苓。表面淡棕红色至棕褐色。茯苓皮:为不规则形的片块,长约至4cm。
2、茯苓是十分不错的中药材,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它的形态十分的特别,有球形、扁圆形、椭圆形等各种不规则的形态,平时可以将其混合其它食物一起吃,也可以捣碎冲泡茶饮用。
3、完整的茯苓呈类球形、扁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外皮薄而粗糙,黑褐色,有明显皱纹及缢缩。体重,质坚实,破碎面颗粒性,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茯神)。无臭、味淡、嚼之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