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异常指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ST段出现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应在等电位线水平,出现ST段抬高和压低是疾病征象,特别是缺血性疾病。
1、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可能是由于患有心脏疾病所引起的,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各种疾病,所以在做心电图检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异常,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的检查进行诊断。
2、ST段弓背向上抬高是因为冠状动脉血流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后产生损伤电流,在心电图上就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当检查结果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时,一定要注意心肌梗死或者变异性心绞痛的可能,无论哪种情况都非常危险。
3、ST段弓背抬高主要考虑以下疾病: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特征性ST段抬高,绝大多数会出现弓背向上的抬高,也就是弓背抬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完全闭塞,患者的心肌出现损伤甚至出现坏死,而引起的心电图变化。
4、通常出现ST段弓背抬高疾病较多,常见情况如下:心肌梗死:常见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即给心肌供血的血管突然出现闭塞,导致心肌血流中断,从而引起部分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5、心电图ST段抬高,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导联呈现弓背向上型抬高,与高尖的T波相连,形成打小旗样改变,通常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变异性心绞痛,呈动态演变者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ST段呈现先抬高后降低的表现。
异常Q波比较常见,当心电图提示有异常Q波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是否存在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特别是相邻导联出现异常Q波,要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曾经是不是发生过心肌梗塞,有没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抽烟、遗传史等。
异常的Q波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室间隔肥厚;心肌缺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可以出现Q波;心肌炎以后造成心肌坏死、纤维化,可以出现Q波;一些正常人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心电图上仍然可以表现为异常Q波。因此,对Q波的处理最关键的是要鉴别诊断。
心电图的异常Q波多数提示是心肌梗塞的表现,但不是很*,具体的还要综合整体的检查和临床症状来评估。有的既往有心肌梗塞病史,可能遗留陈旧性的异常的Q波,这种情况说明既往有心肌受损。
心肌梗死在临床医学心电图检查中,多有出现异常的病理性Q波,但有出现异常Q波的心电图检查,不一定全是心肌梗死。由于,在一些状况下和一些病症时,心电图检查上也可出现Q波,这多见于:(1)左心室肥厚时,V1—V3导联可呈QS波,ST段也可以拉高。
Q波异常说明心脏有疾病,Q波是在心电图上显示的一个波形,如果出现异常Q波,代表有心肌供血或者发生下壁的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具体疾病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以及年龄。
ST段水平型压低大于等于0.1mV(从J点后0.08秒)。运动负荷试验是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观察心脏的应激反应,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疾病。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的心电图标准是ST段水平型压低大于等于0.1mV(从J点后0.08秒),这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答案】:E 心电图负荷试验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从J点后0.06~0.08秒),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为阳性标准。
【答案】:C 运动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有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分钟即为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1、分析:心电图:(1)常规12个导联中(除aVR外),皆出现ST段弓背向下抬高。(2)出现T波平坦以至倒置(一般不超过0.4mV)。(3)QRS波群低电压。大量渗液时,出现电交替。(4)心动过速。(5)无病理性Q波,Q-T间期正常。E可见于急性心梗。掌握“急性心包炎”知识点。
2、心包炎患者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p2段偏移,为急性心包炎早期心电图的改变。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并且达到*的深度常常持续数周数月,或者是长期的存在。
3、急性心包炎约有90%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可发生在胸痛后几小时至数天,主要表现为:①除aVR外,所有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T波高耸直立;一至数日后,ST段回到基线,T波低平及倒置,数周后逐渐恢复正常;②心包积液时QRS低电压,大量积液时可见电交替;③无病理性Q波,常有窦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