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县南部,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又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友谊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为我国的边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倒马关、平型关、偏头关、雁门关、娘子关、杀虎口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第一关山海关、第二关黄崖关、第三关居庸关、第四关紫荆关、第五关倒马关、第六关平型关、第七关偏头关、第八关雁门关、第九关娘子关、第十关杀虎口关、十一关嘉峪关、十二关阳关、十三关玉门关。
平型关(曾名瓶形寨、平型岭关等)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平型关城虎踞平型岭上,呈正方形,周围九百余丈,南北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真谓峻岭雄关。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灵丘县西南方,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151年)修筑。平型关城虎距平型岭上,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真谓峻岭雄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和忻州市繁峙县交界处的平型岭脚下。平型关城占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000米多。平型关门口坐西朝东,门洞用券_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7米,墙厚7米,现关楼已毁。
平型关在山西省。平型关是明朝内长城沿线上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和忻州市繁峙县交界处的平型岭脚下,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明朝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城堡。
平型关在山西省。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的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上,周长达一个多公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明朝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修建而成的。
平型关(曾名瓶形寨、平型岭关等)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平型关城虎踞平型岭上,呈正方形,周围九百余丈,南北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真谓峻岭雄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平型关大战是在山西省东北部的平型关发生的。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属中等规模战役。
1、日军在平型关遭到伏击的消息很快传到第5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大吃一惊。前几日,坂垣选择平型关作为进攻的迂回路线,是考虑到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是中国军队防御的薄弱环节,根本没有想到会突然冒出来一支八路军的精兵。
2、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伏击战,给这股日军以歼灭性打击,共杀死敌人1000多人,烧毁敌人汽车100多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机枪20多挺、火炮10门,战马50余匹,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3、37年9月25日清晨7时,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乔沟伏击战打响。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由东向西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